对美“投降”引发众怒,冯德莱恩却在辩解中办理股票配资,强扯“中俄得利”,试图转移内部批评。这种甩锅套路,真能糊弄住众人吗?
面对特朗普政府不断加码的关税威胁,欧盟在经过长时间的谈判拉锯后,最终选择了让步,与美国达成一项新的贸易协议。这一决定使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,陷入空前的舆论漩涡,欧洲内部批评声浪不断,“失败”、“屈服”、“无奈”等字眼频频与她挂钩,气氛相当不友好。
【冯德莱恩疯狂找补:绝不能便宜了中国】
近日,冯德莱恩通过西班牙《世界报》刊文,公开为这项协议辩护。她声称,协议的核心目标“不是让冲突升级,而是稳住局面”,避免欧美陷入“无休止的经济对抗”,并将其形容为“保护欧洲产业利益的必要一步”。
她还对“欧盟投降”的指责不以为然,甚至刻意扯上中俄,声称“如果美欧爆发全面贸易战,中国和俄罗斯将会鼓掌叫好”。
这种说法,明显是想把中俄当成转移矛盾的“靶子”,试图用“地缘政治威胁”来掩饰欧盟在谈判中的被动妥协。明明是自己没扛住压力,却非要包装成“为了不让中俄得利”的战略选择,实在有些站不住脚。
【欧盟在对美谈判中被动妥协】
仔细看她的发言,其实处处透着心虚。她在文章中不断强调美欧贸易关系何等重要,称这份协议“极具意义”,虽然不完美但“非常稳固”,还列举了诸如“欧盟获得15%单一关税上限”等所谓成果,并表示欧盟始终“坚守原则”,正在推动贸易多元化。
可事实上,协议内容一经披露,就在欧洲内部引发强烈反弹。英国《星期日泰晤士报》直接指出,这份协议带有明显的“投降色彩”,并爆料冯德莱恩是因为担心美国削减对乌军援甚至撤军,才迅速接受了美方条件。
明眼人都看得出,这本质上就是欧盟在特朗普强势施压下的被动妥协,但冯德莱恩却偏要把它美化成“战略上的胜利”,实在有点可笑。《世界报》也不客气,直接把协议称为“屈辱协议”,欧盟多国政府和企业界更是纷纷表示不满。
【冯德莱恩强拉中国“下水”】
更令人不解的是,冯德莱恩还非要拉中国“下水”。她暗示,如果欧盟不签这个协议,中俄就会成为“最大赢家”。这种说法不仅毫无根据,还暴露了她转移焦点的话术——试图把一次外交失利,扭转为“西方团结对抗中俄”的叙事。
但中方在贸易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清晰:反对单边关税和保护主义,主张通过平等协商解决分歧。
中国始终呼吁对话而非对抗,更反复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,提倡的是共赢,而不是盼着别人吵架自己得利。冯德莱恩硬把中国扯进来,无非是想制造一个外部敌人,好让欧盟内部的批评声音转向。
【中方始终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】
再回过头看这份协议的具体内容,就更让人摇头了。根据欧盟委员会发言人透露的信息,欧盟同意暂停两项,针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,并做出了一系列实质性让步,包括取消对美国所有工业品关税,扩大美国农产品和水产品市场准入。
欧盟还承诺三年内购买750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、400亿美元的AI芯片,并鼓励欧洲企业,向美国战略行业投入6000亿美元。而美国方面,仅仅承诺对“大部分欧盟商品维持15%的关税上限”。
不少分析认为,冯德莱恩之所以迅速妥协,根源在于欧盟在防务和能源领域,仍高度依赖美国,尤其是在乌克兰危机的背景下,欧盟根本无法承受与美国闹翻的代价。
经济上,欧盟复苏本就乏力,如果再被美国卡住出口,经济将进一步受创。冯德莱恩口中“避免崩溃”,说白了,就是“战略性投降”。
【冯德莱恩此举只会进一步恶化欧盟与中俄的关系】
此外,美国并未完全取消针对钢铝产品的50%高关税,这让欧洲钢铁企业非常担忧,未来对美出口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。批评者还警告,这份协议可能损害欧盟,作为“基于规则的贸易捍卫者”的国际信誉。
更深一层看,冯德莱恩之所以急着辩解,甚至甩锅中俄,也与她当前的政治处境有关。这份协议签得如此被动,欧盟内部不满情绪持续蔓延,她急需挽回形象、稳固地位。
但把矛盾转向中俄办理股票配资,不仅无法平息欧洲内部的愤怒,反而可能进一步恶化与中俄的关系,损害彼此在气候变化、经贸等领域的潜在合作。这一步,怎么看都更像是一步臭棋。
鼎合投研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